端午节后上班第一天,家住银川市兴庆区的张阿姨早早就来到农行营业大厅。她听亲戚说在网上购买理财产品利息高,由于子女均在外地,她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于是来到经常办理业务的网点,希望大堂经理帮忙操作购买。
听了张阿姨的表述,农行宁夏分行营业部营业厅大堂经理张红梅心里就打起了鼓。根据张阿姨提供的名称查询了该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发现该公司只提供金融咨询类业务,根本不具备金融融资资格。在张红梅的解释下,张阿姨打消了网上购买理财产品的念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百姓生活的日益密切,互联网理财以一种极为迅猛的方式进入我们视线,成为百姓热衷的一种理财方式。
据张红梅介绍,今年以来,主动到网点询问互联网理财的客户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这与投资者个人投机心理、风险意识弱有很大关系,而骗子恰恰就会利用受害人容易趋利、轻信、抵制不住重奖诱惑的心理。”张红梅说,面对五花八门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她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识别互联网理财陷阱的经验。
一要听。对鼓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高额回报类理财产品一定要提高警惕。“高回报的投资往往都带有高风险。网络金融诈骗越来越走向高端化,不少互联网理财平台往往以高额回报引诱消费者,一旦入坑,不但没有高收益,连本金也没法收回。”张红梅说。
二要看。看该公司网站宣传名称是否与工商注册登记信息一致,重点要关注该公司经营范围是否具备互联网融资资格。有的公司虽然名字叫得高大上,实际上经营范围根本没有互联网理财。
三要查。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利息稍高于银行利息,网站宣传信息以及经营范围均没有漏洞,并且借助高大上的“第三方担保公司”来增加可信度。这时就要查询所谓的“第三方担保公司”背景如何,是否与宣传说的一致。“一定要查询该公司是否有‘第三方担保公司’的正式授权或者托管说明。”张红梅提醒。
四要读。要读懂文字游戏,掌握理财规则。大多数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概念模糊不清,往往基于“从众性”或信任而购买理财产品,很难对产品的缺陷和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因此在正规的互联网平台购买理财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合同条款等信息,充分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要素,重点关注产品期限、 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流动性、预期收益率、产品风险等。
五要防。有时候手机、电脑里会出现的无端理财短信与邮件,后面往往还附带着链接,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随便点开,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如果消费者无意间收到了类似短信或来历不明的链接以及验证码信息,一定要立即联系相关客服人员,不能把验证码及密码泄露给任何人。”张红梅说。(记者 张瑛)